螺栓模拟装配分析系统-螺栓拧紧过程质量控制
在汽车的制造过程中,螺栓连接是整车装配的主要连接方式,每辆车约有近3000个螺栓连接点,涉及大量安全及功能相关项,螺栓拧紧质量直接影响其相应效果,甚至引起安全事故,因此螺栓拧紧质量的控制尤为重要。
按业内标准,一般将汽车上的螺栓连接分为A、B、C 等3 类:A 类螺栓连接为安全相关项,属于最高优先级,是需要重点关注的连接项,一旦连接出现问题,会对整车的安全性能产生影响,如转向盘的连接、传动轴的连接等;B类螺栓连接为功能相关项,属次优先级,该类连接发生问题,一般不会对整车的安全性能产生影响,但会影响整车相关功能模块的使用,如导航系统、空调系统等;C类螺栓连接为除A、B 类连接外的其他连接,一般不涉及安全及功能项,如内饰的部分卡子、堵盖等。螺栓的拧紧通常使用扭矩扳手,通过控制扳手的输出扭矩达到拧紧要求。
对于螺栓拧紧的质量控制,往往更多地关注最终拧紧质量而忽视拧紧过程的质量控制,发生在拧紧过程中的质量问题往往有着重大安全隐患,目前已广泛用于螺栓拧紧过程中质量问题的监控,保证了产品质量。
螺栓连接拧紧方法
螺栓连接的目的是通过螺栓拧紧产生轴向夹紧力,进而将2个或多个零件可靠地连接在一起,实际装配过程中很难直接监控具体夹紧力大小,而是借助于拧紧过程中的扭矩实现对螺栓拧紧的控制。
在汽车装配过程中,目前针对螺栓的拧紧方法主要有扭矩法和扭矩-转角法:扭矩法是一种较为常规的拧紧方法,即最终的拧紧目标值为一固定的扭矩值;针对一些特殊的连接点,有时会用到扭矩-转角法,即在拧紧过程中达到某一固定的扭矩值后,仍需再继续拧紧相应的角度,该方法能够更好地保证最终拧紧质量,但相比于扭矩法,拧紧工具较为昂贵,操作不方便。在螺栓拧紧过程中,常用的拧紧工具:定扭扳手是一种通过人工拧紧达到目标扭矩的工具,价格较为便宜;电池扳手依靠电池带动马达实现拧紧至目标扭矩,相较于定扭扳手节省了人力且精度较高;拧紧机是一种更为精密的可编程拧紧工具,可定义拧紧过程,精确控制扭矩输出,同时可自动记录并上传结果,实现对拧紧结果的监控,但相较于上述两种工具价格昂贵。